600年的“空中阁楼”谜团缘何落地式如愿以偿?让历史时间影迹在南京大地面上“立影见竿”

频道:南京 日期: 浏览:352

传播了600多年的“蜃楼海市”是若何逐渐落地,成为实际中的阅江楼?曾小巷深处的静海寺《南京合同》史料摆设馆,是若何立起警世钟成为全国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?远在新疆的伊犁,缘何会有一座纪念两位江苏汉朝女子的纪念馆?

《文化与城市》

俞明 著

南京出版社

一部《文化与城市》将阅江楼、静海寺、天妃宫等多处南京文化城市地标串联成册,南京文史学者、南京古都学会名望会长俞明作为这些可入史册的“南京文化事宜”的亲历者与参与者,以文史笔法从“我与南京”发端,将这些有关南京的“谜题”一一纪录详解,并显现给读者。

文史之谜

600年的“蜃楼海市”变成实际

南京是一座滨江城市,滨江城市常常建有登临远眺之楼。武汉的黄鹤楼、岳阳的岳阳楼、南昌的滕王阁,这些名楼皆已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。在南京的文史记录中,都可以看到“阅江楼”,然则楼名虽已传播了600多年,却只闻其声、未见其身。

而今,在南京长江边有一座狮子山,由于此山地处长江、铁路、护城河、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冲要,“狮岭雄不雅”是南京古四十八景之一。而今,这里可以看见一座被称为“江南四大名楼”之一的阅江楼,已成为南京又一处旅游热点、文化地标。

600多年以来,阅江楼为何“有记无楼”?这座“蜃楼海市”又是何故落地成为实际的?俞明可谓是主要的见证者。“在中国文学史、文化史上有两组同名文章,一组是朱自清和俞平伯写的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,别的一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大年夜学士宋濂所写的《阅江楼记》。南京是我国汗青文化资本丰硕的十代古都,上述两组同名文章都毫无破例是写南京的。”俞明向记者诠释,1360年,朱元璋率兵8万,在卢龙山上设伏,打倒了率40万众来攻应天府的强敌陈友谅,一举奠定了在应天(后改名南京)定都立国、一统天下的根本 。为了纪 念这一重大年夜成功,洪武七年(1374),他将卢龙山改名狮子山,下诏在山顶建阅江楼,并亲撰1198字的《阅江楼记》。

“朱元璋本身写了这篇《阅江楼记》,表述出要建阅江楼,这就是为阅江楼‘立项’的颠末。文章有了,楼名定了,他意犹未尽,索人敕令手下文臣,每人写一篇命题作文《阅江楼记》。一时候良多报酬此冥思苦索,执笔成文。当时‘交卷’的同题文章稀有十篇之多,但写得较好的要数大年夜学士宋濂的那篇500多字的《阅江楼记》,看了使人振奋,确有治国平世界的王者气焰。”在俞明看来,明朝是汉文化的主要成长期间。自1980年起俞明就在南京师范大年夜学师从专家研究明史,他翻阅了大年夜量资料,阅读了《古文不雅止》和一些明史典籍,一向在申明考据南京狮子山600年来有“记”无楼的“汗青悬念”,究竟发现这座“蜃楼海市”或许是正式开工建造楼基不久今后由于各种缘由停工了。

是以,在俞明的尽力与参与之下,2001年阅江楼终究在时隔600余年今后出而今狮子山上,弥补了“有记无楼”的遗憾,先有文学作品,后有胜迹名楼,阅江楼也被笑称为“这是中国汗青上立项最早、开工最迟的项目”。“就其汗青文化价值而言,因楼建在山上,‘价值连城’,构成水包城、城包山、山包楼的怪异景不雅,不但改良了周边环境,提高了区域价值,改变了精神面孔。”俞明诠释。

亲历纪实

使汗青记忆光鲜地“立影见竿”

在《文化与城市》傍边,有诸多如阅江楼般释疑的南京文化事宜,而俞明都是这些事宜的亲历者与参与者,并被完全纪实入册,而这一纪录就是二十余年,且除他或无人可纪录。

下关,作为南京长江南岸主城区一个很驰名、很主要的老地名,自明朝洪武年始就是军事冲要、商旅关键。地处下关的静海寺和天妃宫,建成400多年后,却履历和见证了近代中国的一场大难。在南京历经的战乱中,静海寺、天妃宫均遭焚毁,后静海寺当然修复并被改成《南京合同》史料摆设馆,但地处小巷深处却逐渐被人淡忘。在俞明的尽力鼓动之下,在一样翻阅了大年夜量文史资料今后,静海寺《南京合同》史料摆设馆最早扩建,立起警世钟,并成为全国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警示钟上572字的铭文,就是由俞明草拟。

在新疆的伊犁,有一座汉家公主纪念馆,讲述着刘细君、刘解忧两位汉家公主的故事。 遵照而今的地理概念来讲,刘细君是扬州人,刘解忧是徐州人,她们远嫁乌孙,继张骞今后打通并活跃了丝绸之路,请兵15万打败了匈奴,尔后汉朝才成立了‘西域都护府’。两位公主的尽力增进了汉族与少数平易近族之间的联合畅通领悟。”一样在俞明的考据、倡议之下,带有浓郁汉朝建筑气概的汉家公主纪念馆在伊犁建成,成为伊犁的一张汗青文化名片,同时也是新疆、江苏两地友爱交往的意味。

“作为亲历者,我有责任将这些都纪录下来。”俞明示知记者,所有文章完成今后作家王蒙将书名定为《文化与城市》。“他按照文史资料鼓动改建了静海寺《南京合同》史料摆设馆。而今,摆设馆连同新疆伊犁的纪念馆,都已成为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他草拟的《警世钟铭》刻在静海寺的钟上,永久警省着后人。”王蒙评价道,“人们见到文史遗址的庇护与弘扬的业绩,常常乐于奖饰它们为‘吹糠见米’。但俞明师长教师做到的是‘立影见竿’,由于此前遗址已大年夜体失落去了其物质性存在,只留下了汗青的影迹;而俞明的尽力使汗青记忆光鲜坚硬地凸而今故国大年夜地上。”

城市索求

显现“文化南京”的定力与张力

在释疑解惑的同时,俞明以每篇文章的偏重与内在联系,反映出南京城市的文化内在与扶植历程,并分析出对南京城市成长的思虑。

“存身传承,放眼宽阔豁达和深远,俞明浓墨重彩描画了‘文化南京’的本土立功与丝路立业,显现了‘文化南京’的内在定力和外延张力。”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丁捷评价道。

这些年来,俞明一向醉心于文化与城市成长之间的索求,“在中汉文化和汉文化中,南京是一座具有突出代表的城市。在城市文化中,南京具有怪异的地位,不管是世界最长、范围最大年夜、留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墙,照样客岁刚刚入选的世界‘文学之都’,南京在文化方面都显现出一个岑岭状态,然则在城市成长中,传统文化若何庇护与弘扬,既讲畴昔又讲将来,这需要措置好文史与现代城市成长的关系。”在俞明看来,城市文化与成长是相辅相成、彼此培养与反哺的关系。

“城市的汗青是有限的,城市的文化是永久的。城市的个性是文化,城市的建筑是文化的载体。为此,我们要颠末历程各类载体的合理布局去建筑文化气氛,这是经济可延续成长的基石,也是经济中的文化内在。昨天的文化,可以带动今天的经济;今天的经济,又可以鼓动明天的文化。城市,就要让人体味到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现代文化的节奏。”这是俞明的研究,也是每座城市成长在延续索求的课题。

热门
最新
推荐
标签